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,而诗词为雅文学,曲则属非雅文学。唐以前的诗,字句不限,用韵规范不严,称古体诗。唐代起形成格局的律绝称今体诗,宋以后称近体诗。 中国古代的音韵,分上古,中古,近代三大系统。汉末前为上古,南北朝至随唐为中古,宋元明清为近代。中古音系的“广韵”有206韵。唐初许敬宗建议邻韵合并使用,宋代江北平水人刘渊根据许敬宗的建议合并206韵中的邻韵为107韵,称“平水韵”。清代称平水韵为“佩文诗韵”,并再并为106韵。平水韵从唐初至今被定为押韵标准。平水韵有上平声15韵,下平声15韵,上声29韵,去声30韵,入声17韵。近体诗只押平韵,其首句可押邻韵。
近现代普通话无入声,而粤语全部保留入声,故用粤语写诗词最易,得天独厚,操粤语者根本无须用普通话作诗词。平即平声,上去入为仄声。平声慢长,仄声短促。分清平仄,为写诗词之首要,但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。 写近体诗,要弄清粘[前联下句与后联上句首个双音步平仄相同]对[每联上下句首个双音步平仄相反]和错[后联上句变换平仄使之合于规范]的运用。
“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”,这是一般规律,先决条件是避免孤平[句中无双平步]孤仄[句中无双仄步]三平尾和平头[连续三句以上首字平声]。
古体诗中,除了诗经体,楚辞体,乐府外,最常见的是古风[古诗]。有人以为古风无格律的讲究,这是一种误解。古风是有严的规定的。1、基本格律是“拈二”,即每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,一对一粘。2、句末三字,常用三平三仄,或平仄平,仄平仄,3、其间还要求应出现孤平孤仄句式。4、古风可押仄韵,段落层次间可转韵。 但五古一般不换韵,且平声仄声不通押。七言歌行平仄韵可交替,多是四句一转。古风格调多雄浑质朴真淳。
词韵以《词林正韵》所定为正宗。词谱诸多,较经典的有[张玉书等编]《佩文韵府》[张英等编]《渊鉴类函》[万树编]《词律》,[陈敬廷编]《钦定词谱》[今人龙榆生编]《唐床词格律》,[汤文璐编]《诗韵合壁》。其中《唐宋词格律》谬误很少,收谱也较多。《诗韵合璧》能查音韵选词藻找典故,体制不大,最便于使用。 |
|